茶道之道
——从招式中感受自然规律,了悟世间的善念和美感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不就喝个茶吗?有必要搞得那么麻烦吗?过度的仪式,是戴着镣铐跳舞,不实用”。在他们看来,茶道是招式 ,而在我们的眼里,茶道是太极阴阳。
记得小时候读《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这样一段: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三丰问无忌:“忘记没?”无忌答:“忘记一半了。”三丰让无忌继续练 。当三丰再问无忌:“忘记没?”无忌回答:“忘记了。”三丰说:“你已经领会了!”诚然,在道家学说里,招式只是悟道的法门。佛家亦然,眼耳口舌身鼻意,各人根器不同,选择不同的法门,最终还是从招式中感受自然规律 ,了悟世间的善念和美感。




在煎茶道的学习中,回香先生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她让我们触碰美好的器皿,用精简的语言指出动作要领。在课后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点拨我们与人相处之道,学生们无不敬佩她高洁的为人和从容的处世态度。
有这样一位贤师,以她为鉴,我在茶道的修行中,心变得更宽了,凡事思虑更周到,遇到麻烦的事也不烦心了,有条不紊地思考解决方法。回香老师说:“心随念转。”是啊!所谓的烦恼,只要念转了,不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动力吗?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 ,之前的各种招式似乎化成一股气, 又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若干年后,招式可能会遗忘,但由之悟到的道理,已经融进心里,成为我们的所言所行。
所以 ,真正的“道”往往不能言尽,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去悟 ,每次的修习都不是白走的路,当我们做到“知行合一”就离悟道不远了。我们“本就俱足”,良师能够召唤出你内心的“神龙” 。终归,我们能够明了地回答自己:美丑为何?我们要往哪去?我们要怎么面对一切?

行茶练习
——只要你愿意去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9月的中旬,我再次来到苏州,参加煎茶道“立礼”的学习,与老师和朋友们重聚,都说我的形象比以前变得更好,我想也许是衣着品味提升了,体态更优雅了或面容更有神采了。肯定有些改变是由内而发的,我们都在感受这些变化一点点地发生。

“立礼”之前的圆盆、方盆、双盆、器局点前 ,都是需要跪着行茶,美则美矣 ,但于我而言,跪坐30分钟行茶是个不小的挑战。
看着师姐们优雅出彩的表现,还有同窗宋宋、晓东、子墨、晓璇都上场表演了,他们都能够坚持下来,完整呈现。特别是子墨,她稳定从容,已经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教。我要是在场上坚持不住,那不就是要给“回香门”丢脸吗 ,所以我对上场不禁产生了胆怯之心。回香老师也看出了我的担忧,鼓励我这次“立礼”课结束后留下来多加练习。




后来得知在中秋茶会上,立礼是坐着行茶,这免除了我很大一部分忧虑。课后三天的练习都没有落下,我跟晓璇对练的时候,细细观察她的动作 。刚开始我翻杯子的手还是颤颤微微的,不知如何做到流畅稳当,认真请教师姐们后,解构每个动作细节,终于还是克服了。
练习到第三天,修习得越来越熟练。老师问:“有信心吗?”我点了点头:“应该可以”。只要你愿意去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中秋茶会
——一场茶会非一人之事
9月18日中秋茶会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茶会安排在本色美术馆的华雨堂,约200见方。大厅前方,以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搭就成舞台背景,两段红绸从牌楼顶部延伸贯穿整个大厅的上空,很是夺目。
舞台前置一扇金色屏风,屏风上的挂轴写着“咏花吟月”,此四字便是这场中秋茶会的主题 。行茶的茶桌在屏风前面正中央处,宾客座席以古琴桌围成“门”字形,显得庄正隆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丰富了大厅的色调,又为庄严的大厅增添一抹温暖。

9月18日中秋茶会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茶会安排在本色美术馆的华雨堂,约200见方。大厅前方,以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搭就成舞台背景,两段红绸从牌楼顶部延伸贯穿整个大厅的上空,很是夺目。
舞台前置一扇金色屏风,屏风上的挂轴写着“咏花吟月”,此四字便是这场中秋茶会的主题 。行茶的茶桌在屏风前面正中央处,宾客座席以古琴桌围成“门”字形,显得庄正隆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丰富了大厅的色调,又为庄严的大厅增添一抹温暖。

9月18日中秋茶会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茶会安排在本色美术馆的华雨堂,约200见方。大厅前方,以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搭就成舞台背景,两段红绸从牌楼顶部延伸贯穿整个大厅的上空,很是夺目。
舞台前置一扇金色屏风,屏风上的挂轴写着“咏花吟月”,此四字便是这场中秋茶会的主题 。行茶的茶桌在屏风前面正中央处,宾客座席以古琴桌围成“门”字形,显得庄正隆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丰富了大厅的色调,又为庄严的大厅增添一抹温暖。


9月18日中秋茶会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茶会安排在本色美术馆的华雨堂,约200见方。大厅前方,以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搭就成舞台背景,两段红绸从牌楼顶部延伸贯穿整个大厅的上空,很是夺目。
舞台前置一扇金色屏风,屏风上的挂轴写着“咏花吟月”,此四字便是这场中秋茶会的主题 。行茶的茶桌在屏风前面正中央处,宾客座席以古琴桌围成“门”字形,显得庄正隆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丰富了大厅的色调,又为庄严的大厅增添一抹温暖。

9月18日中秋茶会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茶会安排在本色美术馆的华雨堂,约200见方。大厅前方,以一座古朴的中式牌楼搭就成舞台背景,两段红绸从牌楼顶部延伸贯穿整个大厅的上空,很是夺目。
舞台前置一扇金色屏风,屏风上的挂轴写着“咏花吟月”,此四字便是这场中秋茶会的主题 。行茶的茶桌在屏风前面正中央处,宾客座席以古琴桌围成“门”字形,显得庄正隆重。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丰富了大厅的色调,又为庄严的大厅增添一抹温暖。




【咏花吟月】中秋茶会
总监丨陈翰星
行茶丨安妮 晓璇
奉茶丨回香师生
尺八丨长骨老师
诵唱丨晓晴
摄影 视频丨懒猫
场地丨本色美术馆华雨堂
文字丨安妮
图文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明心生活艺术」
明心生活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白云区广陈路1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