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游历札记:
古刹禅影与人间烟火
晨钟暮鼓,开元寺的千年禅意

清晨的潮州古城尚裹挟着薄雾,我循着檀香的指引踏入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朱墙黛瓦间沉淀着时光的厚重。殿前的香炉青烟袅袅,与晨光交织成一片氤氲,恍若佛经中“一炷真香达上苍”的意境。大雄宝殿内,三世佛低眉垂目,金身斑驳却慈悲依旧。我驻足于廊柱下,仰观斗拱间的木雕莲花,每一瓣都似在诉说潮州匠人的鬼斧神工。

“潮州人敬神亦敬生活,佛前供的是虔诚,炉上煮的是日子。”此言不虚——寺外的小巷里,阿嬷们正用红泥小炉烹煮工夫茶,茶盘上三杯并立,茶汤澄澈如琥珀,与寺内的庄严形成微妙对照。


古城烟火,民俗织就的岁月锦缎


午后漫步至牌坊街,骑楼连绵如长卷,中西合璧的雕花窗棂上,岁月刻下深浅斑纹。商铺门前悬挂的竹编灯笼轻摇,上书“合乡平安”的祈愿,与骑楼下飘来的粿条香糅合成独特的潮州味道。忽闻远处锣鼓喧天,原是英歌舞队巡街而来。舞者面绘水浒英雄,槌击如雷,步伐矫健似战阵,将三百年的非遗技艺舞得酣畅淋漓。孩童骑在父亲肩头追逐队伍,老人倚门含笑,这般场景恰似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行至青龙庙前,正逢“营老爷”盛典。神轿所过之处,千家万户设香案相迎,供桌上糖狮糖塔堆叠如山,全猪全羊披红挂彩,潮州柑垒成金塔——这橙红果实恰似我手中的新会陈皮,皆是时光馈赠的甘醇。
潮州古韵

暮春的潮州,细雨如丝。我踏着湿润的青石板,走进这座千年古城的记忆深处。
牌坊街在晨雾中苏醒。二十三座石牌坊次第排开,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状元坊下,老茶客们正品着工夫茶,紫砂壶中升腾的热气与晨雾交融。我驻足细看,坊上的石雕依然清晰,龙凤呈祥,花鸟争春,每一刀都刻着匠人的虔诚。街边的骑楼下,老字号饼铺飘出阵阵香气,与远处飘来的潮剧唱腔交织,编织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转过街角,镇海楼巍然矗立。这座始建于明的古楼,历经风雨,依然守护着潮州城。朱漆大门上的铜钉已经发暗,却更显沧桑之美。登楼远眺,韩江如带,远山如黛。楼内的木雕窗棂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抗倭的往事。我轻抚着斑驳的城墙,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午后,我漫步在老街。这里的时光似乎走得更慢些。老理发店里的转椅还在吱呀作响,铜盆里的热水冒着热气。隔壁的钟表店里,老师傅戴着放大镜,专注地修理着一只老怀表。街角的凉茶铺前,老板娘正在翻晒着各种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暮色降临,老街亮起了红灯笼。灯光下,骑楼的雕花更显精致。一家老字号粿条店里,老板正在案板上揉着米浆,准备制作明早的粿条。街边的阿婆支起了小摊,卖着自制的咸水粿,米香四溢。我买了一份,就着街边的石凳坐下,听着远处传来的潮乐,感受着这座古城的烟火气息。


夜色渐深,牌坊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镇海楼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清晰,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老街的店铺陆续打烊,但茶香依然在街巷间飘荡。我站在街口,望着这座活着的古城,忽然明白,真正的古韵不在博物馆里,而在这些依然鲜活的街巷中,在每一个晨昏的市声里,在每一盏温暖的灯火下。


潮州的古韵,是牌坊街的石雕在晨光中苏醒,是镇海楼的砖瓦在暮色中低语,是老街的烟火在夜色中绽放。这座古城,用她独特的方式,将时光酿成了一壶醇香的陈皮,让每一个走近她的人,都能品味到岁月的芬芳。


茶香墨韵,文脉滋养的精神原乡
暮色初降时,我独坐韩江畔的茶寮。潮州人嗜茶如命,紫砂壶中凤凰单枞的蜜兰香随江风散入夜色,对岸广济桥的灯光渐次亮起,十八梭船连缀成星河,恍惚间似见宋元商船满载瓷器茶叶从此过,将潮州文脉播撒四海。

离潮前夜,我登上镇海楼远眺。古城万家灯火与新建的潮人公园流光相映,宛如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潮州人总说“闹热”是根,是魂——这份“闹热”在开元寺的晨钟里,在英歌舞的槌声中,在工夫茶的热气间,更在千万海外游子归乡时湿润的眼眶里。

作为陈皮匠人,我在此读懂了“陈”的深意:文化若想历久弥香,需如老陈皮般经年累月的转化,既要守得住古法,亦要容得下新火。潮州,恰是这样一瓮封存千年的文化陈酿,待有缘人启封细品。



(本文摄影作品摄于潮州开元寺、牌坊街及青龙庙会,茶席陈设融合潮州单枞与新会陈皮,以东方美学致敬古城风韵。)
☆游历贴士☆
☆开元寺:建议清晨前往,感受香火与晨光共舞的禅境。
☆民俗体验:正月期间可追英歌舞巡游(初三至初五),青龙庙会香阵堪称一绝。
☆茶事推荐:牌坊街老字号茶铺可试饮“鸭屎香”,配绿豆糕或老药桔,风味尤佳。
图丨文
明心
原创图文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明心生活艺术」
明心生活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白云区广陈路1688号
明心空间『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