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甲、天马、茶坑、西甲等新会柑种植核心区都有种柑基地,总面积达3100多亩。
北有圭峰山系,东有牛牯岭,西有古兜山脉。“三山环抱”所造就的“峡谷小气候”对柑橘的生长极为有利,为新会柑的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其中有1000多亩为纯种圈枝柑,根据生产需求,明心柑园还在不断扩充种植面积。
地形平坦,更符合生长属性山地在山上,水田在冲积平原。就生长地形而言,柑树根系发达、根密度层在40~60cm左右深处,主根可深达1m,不少土层浅薄的丘岗山地都不利于柑树生长的这一特点。 精心照料柑园,方可产出高品质的陈皮,这并非临时承包果园的商户一朝一夕即可超越的。像明心柑园产出的高品质陈皮,在市面上始终是稀缺品,越是稀缺,越有收藏的价值。
明心柑园东甲产区位于与东甲行政区仅20米河道之隔的“东甲飞地”(70年代之前由东甲、茶坑、深吕等行政区管辖,但不毗连)。
这片田地是肥沃的冲积地,被西江支流环抱,水流清澈,暂时未受到城市开发对其土质的破坏,仍是一片净土。明心柑园最为优质的一、二、三号果园就位于此地,所生产的果皮花香、蜜韵浓郁,即使刚采摘的新皮也没有辛辣苦涩,是陈皮银行“储户们”收藏的佳品。
新会区内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
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南海海潮倒灌,
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0,
因此水土成分中有海水的元素。
西江洪水、潭江潮水及海水“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土壤的独特性。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新会的柑果品种一一茶枝柑分为驳枝柑和圈枝柑。传统观点认为圈枝柑为最正宗纯种,以圈枝柑制作的新会陈皮非常稀罕,收藏价值甚高。圈枝柑,就是选母树上生长旺盛、挂果率高的枝条进行圈枝移植。因为是在母树上“圈枝”,故此也称作“原枝”。在过去的几百年前,柑农都是通过圈枝的技术来进行繁殖,所以圈枝柑保留了最正宗的基因及特殊优点: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柑油成分高,口感香甜耐泡。
因此,可以说圈枝柑是新会茶枝柑中”血统纯正而古老的贵族柑”。
由于成本投入大,产出少,圈枝柑的价格较高,市场上的供货量也比较少。
来自新会茶枝柑的核心产区的圈枝柑果更是少之又少。
取自自然
明心柑园三面环水,
地处银洲湖、西江、潭江“三水相汇”后连接南海,咸水和淡水交界处,
灌溉用水是既有海水成分又有淡水补充的特殊水质。
周围环绕传统的种养植区域,远离污染源。
种植过程严格依照生态种植方式进行。
种植之前的园地,均经过土壤取样检测重金属含量,凡重金属超标的园地一律不作为新会柑的培植用地。即便是符合检测标准的园地也要先空置半年,任其自然长草之后再深耕,深耕后埋入大量的有机肥,以保持土壤有充足的肥力。施肥之后要还须闲置一年,才能开始种植新会柑。
优质产品
明心柑园目前以不施化学肥料、不打化学农药、不施化学激素的自然生态方式种植,
还组织专家研发了适合新会柑生长的酵素,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种植过程中,实施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防止对柑果的二次污染。
优质的圈枝柑品种,加上科学的种植方式,
明心柑园生产出的零农残圈枝柑果,是目前市场上绝无仅有的优质产品。
因此由这些优质柑果制作而成的“新会陈皮”、“陈皮白茶”、“柑胎香囊”、“圈枝小青柑”、“大红柑”等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安全营养的有机产品,一直深受广大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