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页脚

唯真心不变,唯此香如故

明心柑园在东甲、天马、茶坑、西甲等新会柑种植核心区都有种柑基地,总面积达3100多亩。北有圭峰山系,东有牛牯岭,西有古兜山脉。“三山环抱”所造就的“峡谷小气候”对柑橘的生长极为有利,为新会柑的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其中有1000多亩为纯种圈枝柑,根据生产需求,明心柑园还在不断扩充种植面积。

明心柑园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枝柑的核心产区

独特的风物文化特征   见证不一般的陈皮魅力

柑园种植总面积
0
纯种圈枝柑种植面积
0

天马种植园

东甲种植园

天马种植园

地形平坦,更符合生长属性山地在山上,水田在冲积平原。就生长地形而言,柑树根系发达、根密度层在40~60cm左右深处,主根可深达1m,不少土层浅薄的丘岗山地都不利于柑树生长的这一特点。 精心照料柑园,方可产出高品质的陈皮,这并非临时承包果园的商户一朝一夕即可超越的。像明心柑园产出的高品质陈皮,在市面上始终是稀缺品,越是稀缺,越有收藏的价值。

东甲种植园

明心柑园东甲产区位于与东甲行政区仅20米河道之隔的“东甲飞地”(70年代之前由东甲、茶坑、深吕等行政区管辖,但不毗连)。

这片田地是肥沃的冲积地,被西江支流环抱,水流清澈,暂时未受到城市开发对其土质的破坏,仍是一片净土。明心柑园最为优质的一、二、三号果园就位于此地,所生产的果皮花香、蜜韵浓郁,即使刚采摘的新皮也没有辛辣苦涩,是陈皮银行“储户们”收藏的佳品。

「新会陈皮」核心产区

新会区内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

 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南海海潮倒灌,

 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0.3~0.9%, 

因此水土成分中有海水的元素。 

西江洪水、潭江潮水及海水“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土壤的独特性。

同时,新会属微丘平原区,

北有圭峰山脉、东有牛牯岭山脉、南有古兜山脉,

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区,形成独特的“湿盆地”的小气候,

再与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湿热、湿冷季节变化。

这样的条件,使陈皮陈化的过程有明显的节奏,

陈化后芳香浓郁。这种“湿陈化”条件,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

关于圈枝柑

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新会的柑果品种一一茶枝柑分为驳枝柑和圈枝柑。传统观点认为圈枝柑为最正宗纯种,以圈枝柑制作的新会陈皮非常稀罕,收藏价值甚高。圈枝柑,就是选母树上生长旺盛、挂果率高的枝条进行圈枝移植。因为是在母树上“圈枝”,故此也称作“原枝”。在过去的几百年前,柑农都是通过圈枝的技术来进行繁殖,所以圈枝柑保留了最正宗的基因及特殊优点: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柑油成分高,口感香甜耐泡。

因此,可以说圈枝柑是新会茶枝柑中”血统纯正而古老的贵族柑”。

由于成本投入大,产出少,圈枝柑的价格较高,市场上的供货量也比较少。
来自新会茶枝柑的核心产区的圈枝柑果更是少之又少。

有机种植 无化学激素

其次,明心柑园不同于其他为了提高产量而使用激素化肥、杀虫剂的农民,我们不施加化学肥料,不通过化学激素催熟,而是在树的行间种植萝卜,待萝卜成熟后,再将叶片与萝卜肉共同打碎作为有机肥。经此育肥后的柑皮还十分甜美。

作为在新会建立了3100多亩的种植方,“明心柑园”从种植产区、柑果成熟度、仓储方式、储藏年份等不同纬度来向消费者提供优质陈皮,再配合2021年8月落成的“明心新会陈皮文化博物馆”(总面积3000平方米,陈皮仓储量200吨以上),令“明心柑园”的业务形成了“种植、陈化、仓储增值”的生态闭环。

优质圈枝柑品种

优质的圈枝柑品种,加上科学的种植方式,

明心柑园生产出的零农残圈枝柑果,是目前市场上绝无仅有的优质产品。

因此由这些优质柑果制作而成的“新会陈皮”、“陈皮白茶”、“柑胎香囊”、“圈枝小青柑”、“大红柑”等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安全营养的有机产品,一直深受广大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

 
三面环水 远离污染

明心柑园三面环水,
地处银洲湖、西江、潭江“三水相汇”后连接南海,咸水和淡水交界处,

灌溉用水是既有海水成分又有淡水补充的特殊水质。
周围环绕传统的种养植区域,远离污染源。

种植过程严格依照生态种植方式进行。
种植之前的园地,均经过土壤取样检测重金属含量,凡重金属超标的园地一律不作为新会柑的培植用地。即便是符合检测标准的园地也要先空置半年,任其自然长草之后再深耕,深耕后埋入大量的有机肥,以保持土壤有充足的肥力。施肥之后要还须闲置一年,才能开始种植新会柑。

保质保量 不遗余力

但不同于茶叶市场,新会陈皮受限于种植规模,增量始终是有限的。众所周知,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让新会柑种植园地逐年减少,特别是梅江、东甲、茶坑等发展为城市中心的传统核心产区。

除此以外,土地管理政策的变化,让仅存的核心产区种植地进一步受限。比如随着政策及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新会柑这类“非粮”农作物,不仅不能扩大种植规模,还可能因为需要改种水稻等粮食而造成“供应量压制”。

如何在有限的规模里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一直是明心柑园在思考的问题,如今也摸索出了最适合自身的一条“笨拙”的路。

一是使用灵芝培育土,它本身富含更多的养分,更为肥沃。与新会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一同滋养着茶枝柑。

“明心柑园”将继续传承新会陈皮的传统味道,让后代子孙们的也能够品尝这一份醇香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