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冬天的氛围感就如期而至,从北到南掀起一阵寒潮让气温迅速下降,大风、大雪、大雨,冬天的威力就在短短几日里给了大家一点颜色瞧瞧。
尤其是转眼间一年又进入了第四个季度,白昼变短,更是容易情绪不稳,生出一抹愁绪来。
因此在各种典籍中,冬天都是主“收藏”的季节,宜避寒就暖,宜滋补养阴。在冬季,调理好这些身体的小脾气,才能让体内的运转流动更为顺畅。


立冬后,南北方气温都会有明显的下降,当气温降低,人体会因为受到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年寒冬往往是个“坎”。
若是心肺功能原本就不足的,此时身体便容易因为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脑卒中、高血压、冠性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骤降时,切勿贪凉贪靓,尤其是老年人要格外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尤其是腹部的保暖,让身体、家里都维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温度(18℃至25℃最佳)。
同样也得预防季节性流感的发作,别让小病发展成大病,伤及身体的根元。

在环境上,也要多注意室内的空气湿度,无论南北方此时空气湿度都偏低,皮肤、喉咙都容易干裂、嘶哑。
多喝温水、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都是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

人们对温暖的追求,从饮食的调整上亦能窥见一二。古人认为,五行对应五脏,而冬季主肾,脾胃则是后天之本,脾胃强,也能滋补先天的肾精。

冷饮雪糕不再是大众的心头好,反倒是暖融融的火锅、汤品、热饮更得人心。
例如一碗陈皮枣香姜茶,暖和的食品能让人身心舒畅,热量也能有效增加。
煮一壶温暖清甜的新会陈皮水,在养生壶中一直温热着,既能在干燥天气里及时补充水分,又能让身体平和过冬。

在中医的说法里,陈皮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消化不良的人群也有很大的帮助。优质的新会陈皮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和类黄酮成分,前者对肠胃平滑肌有着温和刺激的作用。
若是秋冬过度进补,觉得肠胃凝滞,喝几杯陈皮水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和消除肠道内积气,让肠胃状况稳定下来。

后者对身体维持血压正常渗透压有一定的作用,使得血管的脆性降低,也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对于日常饮食偏重口的中老年人来说,多摄入新会陈皮,对降脂清肠的帮助亦不小。
若是与白茶、普洱一同搭配,则效果更佳,滋润消食,又在隆隆的煮水声中,感受到一杯冬日暖茶的魅力。

说起滋补,从古时便有秋冬日里“贴秋膘”的说法,但以当下的观念来看,大鱼大肉式的进补方法早就过时,立冬之时,更适宜的进补方式是“清补”。
像在南方,即便时令已经转到冬季,但气温不一定会很低,仍然有秋燥、“秋老虎”的存在,若此时便大肆进补,反倒容易上火体虚。
【传统广东糖水】

老广们常饮的糖水,就很适合作为这一时节的“过渡性美食”。若说海带绿豆沙必然是冷食风味最佳、最为清爽降火,那么一碗陈皮雪耳羹却是温热着吃口感最好。
佐以百合、雪耳,自带清甜清爽,又能抚去秋季残存的那一抹秋燥,从脾胃中让人滋润起来。
【陈皮炖肉汤】

这个时候也可以吃清炖牛羊肉汤,牛腩、羊腩,佐上红白萝卜、马蹄、竹蔗、新会陈皮,既能喝汤亦可吃肉。
清甜的汤头中带着牛羊肉肥臾的脂香,陈皮又为其去腥、增香、解腻,让其不会过于滋补,正适合刚入冬时品味。而红烧、焖煮等大补方式,更适合留待小雪后食用。
陈皮红枣炖羊肉汤

当代人生活节奏忙碌,对于饮食养生,或许不及古人那般细致讲究,但像节律特点是传承数千年的经验习惯,根据节律的特性,做到尽可能地自律、讲究,不时不食,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养好我们的身体。

秋收冬藏,迈入冬三月,养阴蓄锐,待到春暖花开时,便有“破土重生”的力量与生机。
图丨文
明心
原创图文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明心生活艺术」
明心生活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白云区广陈路1688号
明心空间『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