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会陈皮是道地名药,道地的关键之一,就是用于制作新会陈皮的新会柑(又名茶枝柑)。


新会陈皮有着七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食养俱佳的著名地方特产,从过去的朝廷贡品到如今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新会茶枝柑的繁衍有着不少曲折。


古老品种驯化
新会柑是从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品种种群驯化而来的柑橘品种。
正是由于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它晒制的新会陈皮才见独特。特定的品种基因(DNA)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驳枝技术推广
1980年到2000年期间,新会柑经历“圈枝苗”改换“嫁接苗”等多项技术改革后,把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栽培技术融会贯通后,创新一套具有新会地方特点的新会栽培技术体系。





黄龙病袭击
上世纪90年代,一场黄龙病(柑橘类植物特别容易感染的一种植物病害)灾害席卷新会,为了防止蔓延,只能直接将染上黄龙病的树砍掉、烧毁。这场病害致使新会柑种植面积和产量剧减,对茶枝柑种质造成相当严重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新会柑的“灭顶之灾”。
经过这场灾害,也让新会意识到对于新会柑的种质资源保护极其重要。


无病良种新会柑苗诞生
90年代新会开始组织相关人才和专家建立新会柑良种无病繁育体系,成立“良种苗木培育基地”,在1997年成功培育出首株无病良种新会柑苗。

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建立
2016年,新会区政府在会城建立了集苗木繁育、科研、示范、技术推广为一体的新会柑种质资源中心和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历时4年多,这个新会柑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已经建成,目前培育出10万株茶枝柑无病苗,新会柑(陈皮)产业终于有了自己保护与储存的基因库。



明心柑园提供及引入良种植株

明心柑园作为当地新会柑种植面积较大的柑果园之一,在东甲产区的1号果园和2号果园种植的良种圈枝苗,便是1997年培育出的无病良种新会柑苗圈枝而来。而经过数年的种植后,昔日的柑树苗,长成茁壮的柑树苗。

在2016年新会区政府建立“新会柑基因库”时,为了尽可能保留新会柑种质的多样性,从不同产区搜集的优良品种(苗木基因),明心柑园1号果园的柑树供样的品种之一。
如今基因库培育出10万株茶枝柑无病苗,明心柑园也从中订购了一部分柑苗。为柑园选取了优秀的柑树源,确保产出优良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之余,也为新会地区推进种质资源保护的工作助力,共同推动新会柑的健康发展。


今年(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南阳市考察,了解中医药发展时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去年(2020年)7月施行的《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在道地性保护、品牌保护、传承发展、监督管理等多个层面,全面系统地对新会陈皮种源、工艺、衍生品等进行保护,为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新会陈皮成为了首批立法保护的8种岭南中药材之一。

钟南山研究团队2015年开始对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历时2年的研究表明新会陈皮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在新冠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再次肯定了新会陈皮功效以及对疫情发挥的作用。2020年9月23日,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横琴新区中心医院)暨横琴至和国际生命科学中心奠基仪式上就表示:用含陈皮的茶,对粘液以及污染物质的排出有明显的好、改善。
图丨文
明心
原创图文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明心生活艺术」
明心生活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州市白云区广陈路1688号
明心空间『有园』